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政治组 > 教研活动

时政热点专题37: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时间:2020-05-04    作者:    阅读:


【时政精读】(要求学生自主逐句解读和提取信息)
当今世界,许多事物的定义正在重新书写。改革开放以来,“MADE IN CHINA”的标注随着商品流、信息流激荡全球,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符号。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
前不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票选出了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高居榜首,成了外国青年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国际市场上,以华为、小米、联想、格力、大疆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异军突起,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竞争,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不管是人们的消费体验,还是新闻报道,都在越来越清晰地展现这样一种时代趋势: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正如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的感叹:“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批量生产他国创新产品的国家了。”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
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症结在于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有待提升。时代的发展,已经给企业标定了新的生存基线——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近年来,华为等中国企业之所以迅速崛起,与其高度重视研发、长期投入大量真金白银用于创新密切相关。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之魂。一位企业家说:创新不是打败对手,而是与明天竞争。深耕创新土壤,告别依靠低成本竞争的老路,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中国制造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就立不起来。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转型升级、民众的消费升级,必然要求把质量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来谋划和布局。
《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抓住质量建设这条生命线,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久前,一则名为“中国制造防弹板完全不配合剧情的演出”的视频在网上热播。即便在比较挑剔的外国消费者眼里,中国产品的质量也已今非昔比,怀着老眼光来看“中国造”,难免遭遇尴尬。但也应清醒认识到,中国制造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仅仅开了个头,前方任重道远。“质量第一”不仅应成为社会共识,更应成为从企业到消费者普遍参与的社会行动。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不断带给世界新的惊喜。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所在。
中国制造,当以人才为根本。“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国际上,“德国制造”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其拥有大量一流技术工人、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分不开。从我国现实看,制约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个瓶颈就是人才短板。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为实现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听到中国品牌这4个字,你首先想到什么?”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论坛会场,主持人向听众提问。一位学生答道:机会。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制造由“三来一补”起步,成长为惠及寰宇的“世界工厂”,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时代进程。展望未来,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这是中国的新机遇,更是世界的新机遇。
 
【必背观点】
(注意只能积累,不可套用)
1.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
①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③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④切实降低制造业的负担,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⑤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制造业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完善对外开放体系。
 
2.我国应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①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②完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税收和金融作用,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
③坚持创新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 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④坚持绿色发 展,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学习借鉴 其他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优秀成果和经验。
 
3.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对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作用
①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开拓新的市场,满足我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
②有利于降低产业风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③有利于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发展国防军事工业。
④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4.中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生活依据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科学执政的表现,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要突破制造业的发展瓶颈,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产业竞争博弈的焦点在制造业,要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要求推动制造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5.“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②可以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用“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6.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怎样的措施
政府角度:①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指导思想,深化改革、科学调控、放管结合,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②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2025”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动能。
企业角度:①企业应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力争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中做大、做强,突破智能制造方面的短板和瓶颈;
②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积极培养高技能工匠型人才;
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
 
 
【典题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由复苏走向崛起,并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依旧处于中低端。钢铁厂、水泥厂、煤炭厂等高能耗且高有害物质排放的企业比重较大;沿海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内地制造业发展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塑料制品和毛绒玩具等产品常常被抽检出存在安全隐患或甲醛超标等;服装厂、玩具厂等科技含量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计算机芯片、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科技产品引进多,精尖技术领域自主研发产品相对匮乏。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概括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答案】问题:①产业结构不科学(中国制造业层次不高),在世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依旧处于中低端;
②制造业发展粗放,能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高能耗且高有害物质排放的企业比重较大;
③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内地制造业发展速度较慢;
④产品质量不高,产品质量问题较多;
⑤国际竞争力较弱,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
⑥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产品引进多,自主研发产品相对匮乏。
措施:①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
②注意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③提升产品质量,创建国际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④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解析】
第一小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概括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分析材料,然后依据材料整合答案。
根据材料“目前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依旧处于中低端”可知,产业结构不科学;
根据材料“钢铁厂、水泥厂、煤炭厂等高能耗且高有害物质排放的企业比重较大”可知,制造业发展粗放,能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高能耗且高有害物质排放的企业比重较大;
根据材料“沿海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内地制造业发展速度较慢”可知,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内地制造业发展速度较慢;
根据材料“产品质量问题较多,塑料制品和毛绒玩具等产品常常被抽检出存在安全隐患或甲醛超标”可知,产品质量不高,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等;
根据材料“服装厂、玩具厂等科技含量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可知,国际竞争力较弱,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
根据材料“计算机芯片、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科技产品引进多,精尖技术领域自主研发产品相对匮乏”可知,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产品引进多,自主研发产品相对匮乏。
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求说明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解答此题要根据第一问材料中的问题得出相应的对策。
根据材料“目前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依旧处于中低端”可知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
根据材料“沿海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内地制造业发展速度较慢”可知要注意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材料“服装厂、玩具厂等科技含量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可知要提升产品质量,创建国际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根据材料中“计算机芯片、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科技产品引进多,精尖技术领域自主研发产品相对匮乏”可知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2~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科技投入状况(国家统计局)
 
注:1981——2016年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14.2%。
材料二2019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最大限度和激发科技创新蕴藏的巨大潜能,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在面临某些国家打压的严峻形势下砥砺前行。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人才评价更加重视品德、专业性、创新性和业绩;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建立终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实行终身追究;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对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放权”“放钱”和“简”管理,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为科研人员免去诸多“烦心事”。
简要说明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对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内在联系: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或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投入在不断增加,不重复计分),我国重视科技投入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
作用:①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或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②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或规范科技要素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对技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③优化科研管理(或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或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质量、动力和效率变革,为制造业占据产业链高端提供科技保障。
【解析】
本题包括两小问,笫一问要求考生简要说明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强调学生的审题能力。由图表可知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投入在不断增加,说明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重视科技投入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对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本问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范围不明确,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利于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或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有利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或规范科技要素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对技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有利于优化科研管理(或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或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制造业占据产业链高端提供科技保障。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振兴实体经济,对企业来说,就是要坚守做实业这个“本分”。
科技创新是做实业的法宝。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广大企此要有“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劲头,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企业竟争力。还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转变。
(1)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分析企业应如何实现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2)运用“民族精神”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在企业振兴实业中的作用。
(3)某市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筹备,准备在全市召开振兴实体经济的动员会。请你为会场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流畅押韵,突出主题,20字以内。
【答案】(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若重把握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企业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就必须抓住核心关键技术这一主要矛盾,加大研发投人,坚持不懈攻关,掌握核心技术,为“中国创造”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企业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要加强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创新文化氛围,为“中国创造”提供精神支撑。
(2)①“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具体体现,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发扬这种精神有利于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内生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发展的各方面,“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铸造企业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激发企业劳动者爱岗敬业、诚信、不断创新,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3)①优化市场环境,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②实业兴邦:实业兴则国家兴,实业强则国家强: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做实业;振兴实体经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③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解析】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分析企业应如何实现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本题属于措施类型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振兴实体经济,对企业来说,就是要坚守做实业这个本分,科技创新是做实业的法宝”,这告诉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还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这表明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本题要求运用“民族精神”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在企业振兴实业中的作用。
从材料可以看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广大企业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增强内在发展动力。还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可运用“民族精神”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从有利于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内生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发展的各方面、弘扬中国精神,激发企业劳动者爱岗敬业等方面,说明文化在企业振兴实业中的作用。
(3)本题要求为召开振兴实体经济的动员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流畅押韵,突出主题,20字以内。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义字数限定,只要学生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振兴实体经济,夯实发展之基;集中全力抓经济,心无旁骛做实业;集中多方力量,服务实体经济。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